
作品声明:个人观点、仅供参考配资宝app官方网站
北宋明道二年(1033 年),汴京皇宫的赏花宴上,16 岁的宋仁宗赵祯被一个跳舞的少女吸引 —— 少女穿着淡粉色舞衣,舞姿轻盈如蝶,眼神却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倔强。赵祯忍不住问身边的太监:“这女子是谁?” 太监回话:“回陛下,她是刚入宫的舞女张氏,父亲早逝,母亲带着她投奔亲戚,后来被选入宫。”
谁也没想到,这场偶然的相遇,会让这个叫张氏的孤女,成为赵祯一生最宠爱的女人,甚至在她死后,赵祯不顾朝野反对,追封她为皇后,打破了宋代后宫的规矩。她就是后来的张贵妃,死后追谥 “温成皇后”。今天,我们就结合历史文献,讲讲这位宋代宠妃从孤女到皇后的传奇一生。
张贵妃的出身,说起来有些可怜。她的父亲张尧封是个小官,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,母亲曹氏带着她和年幼的弟弟,投奔在汴京当官的亲戚。可亲戚嫌弃她们孤儿寡母,对她们很不好。曹氏没办法,只能把张贵妃送到宫中的 “仙韶院”(宋代宫廷歌舞机构),让她学跳舞,希望她能有个出路。
《宋史・后妃传》记载,张贵妃 “幼孤,无依,入宫为舞女”。在仙韶院的日子并不好过,舞女们之间竞争激烈,年纪小的张贵妃经常被欺负,不仅要干粗活,还得偷偷练习跳舞,怕被淘汰。但张贵妃有股韧劲,她知道跳舞是自己唯一的机会,所以比别人都努力。《涑水记闻》里说,张贵妃 “善歌舞,举止有度”,很快就成了仙韶院里最出色的舞女。
展开剩余83%入宫三年后,张贵妃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—— 宋仁宗赵祯举办赏花宴,仙韶院的舞女要表演节目。张贵妃知道这是自己唯一能见到皇帝的机会,特意选了一支难度很大的舞,反复练习了几十遍。宴会上,她的舞姿果然吸引了赵祯的注意,赵祯不仅赏赐了她,还把她调到身边当 “御侍”(皇帝的贴身宫女)。
从舞女变成御侍,张贵妃的生活好了很多,但她没有骄傲。她知道自己出身低微,在皇宫里没有靠山,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对赵祯的真心,才能站稳脚跟。赵祯后来回忆说,张贵妃 “性聪慧,善解人意,从不恃宠而骄”,这也是赵祯越来越喜欢她的原因。
成为御侍后,张贵妃很快就得到了赵祯的宠爱。景祐元年(1034 年),赵祯册封张贵妃为 “才人”(宋代后宫等级,比皇后低很多),虽然位分不高,但这是赵祯亲自下旨册封的,可见对她的重视。
当时后宫里,最尊贵的女人是郭皇后。郭皇后是刘太后(赵祯的养母)选的,性格强势,经常干涉赵祯的私生活,赵祯对她很不满。而张贵妃温柔体贴,知道赵祯的喜好,比如赵祯喜欢吃清淡的食物,张贵妃就亲自下厨给他做;赵祯处理朝政累了,张贵妃就陪他聊天解闷,讲些宫外的趣事。《宋史・后妃传》记载,赵祯 “退朝后,常独召贵妃,语至夜半”,可见两人感情有多好。
后来郭皇后因为嫉妒,动手打了赵祯,赵祯借机废了郭皇后,想册封张贵妃为皇后。但大臣们反对,理由是张贵妃出身低微,不符合 “皇后需出身名门” 的规矩。赵祯没办法,只能册封出身名门的曹氏为皇后(即曹皇后)。虽然没能成为皇后,但赵祯对张贵妃的宠爱丝毫未减,反而更加用心。
庆历元年(1041 年),赵祯册封张贵妃为 “修媛”(比才人高两级);庆历三年(1043 年),又升她为 “贵妃”,位分仅次于曹皇后。宋代后宫中,贵妃是很高的等级,而且赵祯还特意给张贵妃修建了 “温成阁”,让她居住,这是其他妃嫔都没有的待遇。《涑水记闻》里说,温成阁里的东西,都是赵祯亲自挑选的,“金玉珠宝,琳琅满目,堪比皇后的宫殿”。
张贵妃虽然受宠,但并不像其他宠妃那样飞扬跋扈。她知道大臣们对自己有意见,所以从不干涉朝政,也不要求赵祯给自己的家人封官。有一次,张贵妃的弟弟张尧佐想当 “宣徽使”(宋代重要官职),求张贵妃帮忙,张贵妃犹豫了很久,才敢跟赵祯提。结果大臣们强烈反对,尤其是包拯,还在朝堂上跟赵祯争吵,唾沫星子都溅到了赵祯的脸上。最后赵祯只能放弃,张贵妃也向赵祯道歉说:“都怪我,不该跟陛下提这事。”《宋史・包拯传》里记载了这件事,也从侧面看出张贵妃的识大体。
赵祯和张贵妃的感情,不仅体现在日常相处中,还体现在对孩子的疼爱里。从庆历元年到庆历八年,张贵妃先后为赵祯生下了三个女儿:安寿公主、宝和公主、邓国公主。赵祯对这三个女儿十分宠爱,尤其是安寿公主,出生后不久就被封为 “公主”,还特意给她修建了公主府。
但命运对张贵妃很残酷,这三个女儿都没能活太久。庆历三年(1043 年),安寿公主才两岁就夭折了;庆历四年(1044 年),宝和公主也夭折了,年仅一岁;庆历八年(1048 年),邓国公主去世时,也只有三岁。
连续失去三个孩子,对张贵妃的打击很大。《宋史・后妃传》记载,安寿公主夭折后,张贵妃 “日夜哭泣,水米不进,形容憔悴”,赵祯心疼她,特意陪在她身边,安慰了她好几天。宝和公主夭折后,张贵妃更是一病不起,赵祯下旨让太医院的御医全力诊治,还亲自给她喂药。
邓国公主去世时,张贵妃已经快支撑不住了。她抱着邓国公主的尸体,哭着对赵祯说:“陛下,我们的孩子都走了,是不是我命不好,克死了她们?” 赵祯也忍不住落泪,抱着她说:“不是你的错,是上天不公,我们还会有孩子的。” 但张贵妃知道,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,可能再也不能生孩子了。
连续失去孩子,加上长期的悲伤,让张贵妃的身体越来越虚弱,为她后来的早逝埋下了隐患。
皇祐六年(1054 年)正月,张贵妃的身体彻底垮了。她得了重病,卧床不起,赵祯每天都去看望她,还下旨大赦天下,希望能为她祈福。但奇迹没有发生,同年正月初八,张贵妃在温成阁去世,年仅 31 岁。
张贵妃去世的消息传来,赵祯悲痛欲绝。《宋史・仁宗本纪》记载,赵祯 “闻贵妃薨,恸哭不止,辍朝七日”,这在宋代是很少见的 —— 一般后妃去世,皇帝最多辍朝三天,而张贵妃只是贵妃,却让赵祯辍朝七天,可见赵祯对她的感情有多深。
赵祯还不顾大臣们的反对,决定追封张贵妃为皇后,谥号 “温成”。当时曹皇后还在世,赵祯追封张贵妃为皇后,等于有了两位皇后,这打破了宋代 “一帝一后” 的规矩,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。比如宰相富弼说:“陛下,曹皇后还在,追封张贵妃为皇后,于礼不合,会让天下人笑话的。” 但赵祯不听,坚持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。
《涑水记闻》里记载,赵祯为了给张贵妃办葬礼,特意打破了宋代的规矩:他让张贵妃的葬礼按照皇后的规格举行,还亲自为她撰写墓志铭,里面写着 “朕之贤妃,淑慎温恭,朕甚悼之”。葬礼当天,赵祯穿着丧服,亲自送张贵妃的灵柩到墓地,还在墓前哭了很久,直到天黑才回宫。
张贵妃去世后,赵祯一直很想念她。他经常去温成阁,看着里面的东西,回忆和张贵妃在一起的日子,有时候还会对着张贵妃的画像说话。《宋史・后妃传》记载,赵祯 “晚年常独宿温成阁,睹物思人,泪下不止”,可见张贵妃在他心中的地位,没有人能代替。
张贵妃虽然只活了 31 岁,但她的一生却充满了传奇色彩。她从一个孤苦无依的舞女,逆袭成为宠冠后宫的贵妃,死后还被追封为皇后,这在宋代是绝无仅有的。
张贵妃去世后,赵祯对她的家人也十分照顾。他提拔张贵妃的弟弟张尧佐为 “三司使”(宋代掌管财政的重要官职),还把张贵妃的其他亲戚都安排了官职。虽然大臣们反对,但赵祯还是坚持这么做,他说:“贵妃生前从不求我为她家人谋官,现在她走了,我不能让她的家人受苦。”
温成皇后的故事,也被后人记载在很多文献里。除了《宋史》,元代脱脱编撰的《宋史・后妃传》、宋代司马光的《涑水记闻》、宋代李焘的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等,都详细记载了张贵妃的生平。这些文献,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张贵妃的一生,也让我们看到了宋仁宗赵祯的深情。
如今,在河南开封的宋仁宗永昭陵附近,还有疑似温成皇后的陪葬墓遗迹。虽然墓已经被盗,但当地的百姓,至今还流传着温成皇后的故事 —— 老人们会告诉孩子配资宝app官方网站,曾经有一位美丽善良的贵妃,得到了宋仁宗的全部宠爱,她的故事,是宋代宫廷里最动人的爱情传说。
发布于:山东省满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